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 最新消息
    • 關於寶寶牙醫
    • 護牙文章
      回主選單
      • 預防蛀牙
      • 乳牙牙套
      • 根管治療
      • 換牙長牙
      • 兒童矯正
      • 撞到牙齒
      • 笑氣鎮靜
      • 舒眠麻醉
    • 看牙準備
      回主選單
      • 0-3歲
      • 3-6歲
      • 心理建設
    • 診間趣事
      回主選單
      • 診間故事
      • 生活雜記
    • 門診表&預約
      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 最新消息
    • 關於寶寶牙醫
    • 護牙文章
      預防蛀牙 乳牙牙套 根管治療 換牙長牙 兒童矯正 撞到牙齒 笑氣鎮靜 舒眠麻醉
    • 看牙準備
      0-3歲 3-6歲 心理建設
    • 診間趣事
      診間故事 生活雜記
    • 門診表&預約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預防蛀牙 (21)
      • 看牙準備 (11)
        • 換牙長牙 (7)
          • 乳牙牙套 (3)
            • 根管治療 (2)
              • 兒童矯正 (3)
                • 撞到牙齒 (3)
                  • 笑氣鎮靜 (2)
                    • 舒眠麻醉 (3)
                      • 診間故事 (12)
                        • 生活雜記 (5)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孩子為什麼害怕看牙醫:談牙科恐懼(dental fear)三大原因

                          孩子為什麼害怕看牙醫:談牙科恐懼(dental fear)三大原因

                          2021 Mar 03 看牙準備
                           
                           

                          作者:沈明萱醫師 ( Ming-Hsuan Sheen, DDS )
                           
                          「一坐上診療椅,還沒治療,就開始哭了。」
                           
                          「換了好幾個診所,還是沒辦法,他連嘴巴都不張開。」
                           
                          「之前醫師要打麻醉針的時候,他會亂動,手還會摀住嘴巴。」
                           
                          家長帶孩子去看牙醫,最擔心小孩不配合了。牙科治療,即使是填補小的蛀牙,從清潔牙齒到放上填補材料,至少需要五分鐘的時間。這短短的五分鐘可能因為孩子不願意張口、不想乖乖躺好或哭鬧掙扎,而影響治療品質,甚至中斷療程。
                           
                          以上的場景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痛或惡夢。這一章會探討兒童害怕看牙醫,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陪伴孩子克服看牙恐懼、看牙醫時該注意哪些禁忌,一起來看看如何讓孩子好好看牙醫吧。
                           
                          牙科恐懼(dental fear)在各個年齡層都有。從兒童到成人都有一定比例的人怕看牙醫,佔10-40%不等。如果害怕到會逃避牙科治療,就會影響口腔健康,甚至因為逃避治療而影響生活品質。
                           
                          幼童害怕看牙醫,常延誤治療,讓蛀牙惡化。身為兒童牙科醫師,很常遇到,孩子一上治療椅就大哭、拳打腳踢,根本沒辦法做治療。甚至有些兒童,從來沒看過牙科,卻也害怕哭鬧到近乎歇斯底里。
                           
                          孩子為什麼害怕看牙醫?害怕從哪裡來?該如何安撫孩子呢?
                           
                           

                          兒童牙科恐懼三大原因

                           

                          1.過去的陰影:不良經驗 
                          2.旁人的間接影響:從眾效應
                          3.家長本身也怕:母(父)子同心

                           
                           

                          1.過去的陰影:不良經驗 

                           
                          不良經驗是害怕牙醫最常見,也最直接的原因。如果你曾經在洗牙的過程中感到牙齒酸痛,而疼痛又會引起焦慮(天啊,到底還要忍耐多久)。之後可能一踏進牙科診所,坐在等候區,還沒看到醫師,就開始緊張不安。很多人因為小時候經歷過不愉快的看診經驗,即使長大成年後,還是超級怕看牙醫(註)。
                           
                          這也是臨床上家長最常反應的原因。「他某次看完牙齒後,就變得超不配合。」「上次看診因為...,之後就超級排斥。」這類的患者可能一看到醫師就大哭,對牙醫師而言是最棘手的狀況。
                           
                           

                          2. 旁人的間接影響:從眾效應

                           
                          相對於不良過往經驗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並不是兒童本身的親身經驗。兒童可能從媒體(網路、電視)或是他人轉述,甚至是看到別人就診的狀況。像是陪兄弟姊妹看牙醫,目睹手足拔牙齒時唉唉叫,兒童就會對於牙科治療有莫名的害怕或焦慮(哥哥叫那麼大聲,代表看牙醫很痛很可怕)。
                           
                          另一種間接影響,是成人將「看牙醫」做為一種管教或威脅的手段「你不乖就帶你去看牙醫。」「再不好好刷牙,叫醫生幫你牙齒拔光光。」當看醫師被塑造成一種懲罰,孩子就會將醫師視為「壞人」。當他真的被帶去見牙醫時,自然會莫名害怕或反抗。
                           
                          當間接影響是來自父母親或親近的長輩時,影響是很深遠的(尤其對於學齡前兒童)。家人在孩子面前要謹言慎行,減少傳達負面的牙科經驗,更不要以看牙醫來威脅孩子聽話。
                           
                           

                          3. 家長本身也怕:母(父)子同心

                           
                          家長本身若也有牙科恐懼,對孩童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媽媽(通常媽媽和孩子的關係較親密)。媽媽很怕看牙醫,對八歲以下的兒童影響明顯。
                           
                          母親若在孩子面前表現高度的牙科焦慮或恐懼,兒童有較高的機率也會有相同的恐懼。在門診會遇到有些爸媽,明明還沒開始做治療,就握緊孩子的雙手,反覆地跟孩子說「沒事,不要怕、不會痛,你不要亂動。」通常這類的家長,本身也很害怕看牙醫。
                           
                          幼童害怕看牙科,通常是許多因素造成的,很難歸咎於單一原因。上述的三個原因是在牙科領域最常被提及的。
                           
                          了解牙科恐懼的原因後,如何協助孩子呢?
                           
                           

                          1.從小預防

                           
                          長第一顆牙齒就定期看診,養成正面的牙科經驗。千萬不要第一次看牙科就是牙齒痛才去,孩子會將看牙醫和牙齒痛聯想在一起。錯誤觀念(看牙醫會很痛)建立後,是很難改正的。
                           
                           

                          2.不威脅或渲染

                           
                          成人,包括家長、親戚、長輩或老師,不以看醫生、打針、拔牙齒等字眼作為威脅或管教的手段,也不要在兒童面前談及不好的牙科經驗。
                           
                           

                          3.先安撫再引導

                           
                          孩子哭鬧時,父母的反應通常是「你為什麼要哭?又沒有怎麼樣?」「不要哭了,安靜!」孩子緊張或哭鬧時,早就失去理智了。這時候講道理是沒用的。除非我們先安撫他的情緒(當然,也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和孩子好好說話)。
                           
                          先聆聽關注,再重新引導。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尤其是三歲以前,掌管理性的大腦還沒發育成熟,一受到刺激,是沒有辦法冷靜思考的。唯有先關注孩子的情緒「你怎麼了?」才有辦法和孩子講道理「你的牙齒蛀牙了,要配合作治療。」
                           
                           

                          總結

                           
                          兒童牙科恐懼,原因可能是過去的陰影、旁人的間接影響或家長本身也怕。
                          幫助孩子好好看牙醫的三個方法:長第一顆牙齒開始看牙醫(從小建立良好的看牙經驗)、不以看牙科作為威脅或渲染、看牙過程哭鬧時先安撫再引導。
                           
                           
                          註:不良經驗的理論基礎是「古典制約」,源自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針對狗唾液所做的研究。不過,目前針對兒童接受補蛀牙或拔牙,和牙科恐懼的相關性還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學者們一般認為,兒童對於牙科處置的主觀感受才是牙科恐懼的關鍵。
                           
                           

                          延伸閱讀

                           
                          <我不要打針!>牙科的大魔王- 局部麻醉注射

                          向阿德勒教養學兒童看牙:3招輕鬆搞定孩子

                          害怕看牙醫?找痛點,建立信任,三不三要政策

                          孩子看牙醫時,爸媽陪或不陪?

                          兒童看牙的關鍵條件--年齡

                          參考資料

                           
                          1.Pathways of fear and anxiety in dentistry: A review
                           
                          2.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nd child dental fear: a structured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3.Treatment experience, frequency of dental visits, and children's dental fear: a cognitive approach
                           
                          4.書籍:《教孩子跟情緒作朋友》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
                           
                           
                          本文更新於2021.03.03
                          沈明萱醫師 2017. Copyright ※各人體質不同,無法保證所有患者都能獲致相同效果。本部落格內容,非所有患者皆適用,請諮詢專業醫師為您提供建議。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聰明吃甜食,避開三個壞習慣

                            牙齒黑黑的,代表蛀牙很嚴重?且慢,先檢查是不是靜止型蛀牙

                            溝隙封填劑-咬合面蛀牙的剋星

                            使用電動牙刷,能減少蛀牙嗎?

                            兒童拍牙科X光安全嗎?

                            說出影響力十班課後心得

                            快速連結

                            • 預約看診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babydentist.tw
                            • 聯絡電話: 07-7193018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