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牙醫時,爸媽陪或不陪?
2018 Oct 18 看牙準備
對3到5歲的孩子(各年齡層看診模式請參考本文),一般都鼓勵父母陪伴孩子接受牙科檢查或治療,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口腔情況和看診行為,更能參與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有兩種情形,爸媽或主要照顧者(例如阿公阿媽)沒有陪伴孩子(或不在孩子的視線中),孩子的表現反而會更好。
1. 爸媽本身很害怕看牙齒
2. 小孩過度依賴父母
爸媽本身很害怕看牙齒
我自己遇過,小男生要拔牙齒,還沒開始,媽媽在旁邊已經冒冷汗了,還問我可不可以不要在旁邊陪小孩XD,因為她不敢看到流血(當然是馬上請她去候診區休息)。
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實,爸媽本身如果對牙科會害怕或焦慮(dental fear and anxiety),孩子也容易有相同的行為。而牙科焦慮的孩子通常會有更多的蛀牙。有牙科焦慮的成人普遍也會有更多的蛀牙且較不願意接受治療或定期檢查。
父母如果有牙科恐懼,孩子看診時,建議在候診區等候,避免將焦慮感染給孩子,影響孩子的合作度。或是請不害怕看牙齒的家人陪伴小孩。
小孩過度依賴父母
大家應該都有遇過,孩子不小心跌到,如果爸媽在旁邊,就放聲大哭,但是如果沒有旁觀者,孩子反而會自己拍拍灰塵站起來,像沒事一樣。看牙科也是一樣,有的孩子會放大自己的感受,以獲得父母的注意力或同情(討拍拍),藉此逃避治療。
有些孩子在看診中會不時地以「那個會痛,我不要。」「我要起來漱口。」「媽媽我要抱抱。」「我想要喝水。」「我要尿尿。」重複N次,來中斷療程,如果爸媽立即回應孩子的需求,聰明的孩子(現在的小朋友都超精明的)就知道這招奏效了,他會不斷地使用以上絕招,讓爸媽或牙醫師頻於應付,拖延他不喜歡的治療。
如果孩子有以上情形,爸媽只要離開診間,少了觀眾,孩子就會認命乖乖接受治療。當然,爸媽剛離開時,孩子可能會哭鬧,吵著要爸媽,醫師會清楚告知「因為你剛剛一直_____(哭、講話、亂動、漱口),你不_____,媽媽再回來陪你。」的規則,讓孩子了解看牙科時該有的規矩,孩子勇敢完成療程後,爸媽也要給他擁抱和鼓勵,讓孩子知道,剛剛的努力是值得的。
只要花一點時間,就能讓孩子學會面對牙科治療。爸媽放手,孩子才能學得更多,更獨立。
以上兩點原則,各位爸媽可以視孩子的狀況和醫師溝通,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式。
參考資料
Children's dental fear in relation to dental health and parental dental fear.Olak J, Saag M, Honkala S, Nõmmela R, Runnel R, Honkala E, Karjalainen S.Stomatologija. 2013;15(1):26-31.
延伸閱讀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