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拖到痛再治療?恐怕抽神經也救不了
2022 Aug 25 預防蛀牙 根管治療
作者:沈明萱醫師 ( Ming-Hsuan Sheen, DDS, MS )
一對年輕的父母,抱著剛滿三歲的小男生。小男生一進到診間就大哭加尖叫。
原來,小男生在家刷牙就會哭,看牙醫哭得更大聲。這次是因為喊牙齒痛喊三天了,家長才帶來看診。
我在高分貝、高強度、高頻率的哭聲中,快速地檢查寶寶的牙齒,並宣布壞消息。「蛀牙很大洞,牙齦也腫起來了,可能要拔掉。」父母聽到這個宣判,瞪大眼睛彼此對看一眼。
「醫師,不能抽神經嗎?他還這麼小。」寶寶還在哭,抱著寶寶的媽媽,看起來也快哭了。
「牙齒崩裂剩下不到一半,牙齦又腫這麼嚴重,抽神經的療效有限,只能拔掉了。」聽到這,媽媽眼角的眼淚默默滴下,被媽媽抱著的寶寶,似乎也哭得更大聲了。
為什麼會腫
蛀牙久了,蛀牙菌會從牙齒表面,鑽出一條地道,直通牙齒內部的神經,導致發炎,發炎物質堆積久了,就引起疼痛或腫脹。身上的傷口如果一直沒有癒合,周邊的皮膚可能會潰爛,而牙齒發炎久了,會從牙根的周圍開始破壞,牙根變短、地基流失,牙齒會搖晃,變成搖搖欲墜的危樓。
如何治療
牙齒內的神經系統,像是房子牆壁內的水電管路,相當錯綜複雜。一但發炎,必須將所有管線都清乾淨,才能防堵蛀牙菌持續作怪,難度很高。
為什麼拔牙
又痛又腫的牙齒,很可能神經已經化膿。化膿的神經系統會像大雨過後塞滿軟爛淤泥的水溝一樣,管道內四處沾粘腐爛的神經組織。要清乾淨軟爛的組織,更是難上加難。
舉乳牙為例子,腫起來才抽神經(或是X光上看得到根尖病兆、有牙根的破壞),比起只有蛀洞、沒腫的抽神經,有近四倍的機率,治療會失敗。失敗是指抽神經後,仍然會腫或痛,需要重新治療,或只能拔掉。大部分的命運是拔牙,因為重新治療的成功率更低。
如何預防
乳牙蛀牙初期,蛀牙菌只是在牙齒表面打洞時,只要及時填補或是裝牙套,就能阻止蛀牙菌的入侵。如果拖到又痛又腫,蛀牙菌已經鑽進複雜的牙神經系統,四處搞破壞時,治療的成功率大幅降低,即使抽神經也只能多撐半年、一年,最後都因為再度發炎而拔牙。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長第一顆牙齒的寶寶就要開始看牙醫。小朋友喊牙痛了才找牙醫,真的太慢了。
原文重點
1. Preoperative radiolucency is a possible associated factor that decreases tooth survival following pulpectomy.
2. The amount of preoperative root resorption seems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radiographic diagnostic criterion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 pulpectomy will likely succeed.
參考資料
Songvejkasem, Methaphon et al. “Survival rat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ffecting pulpectomy treatment outcome in primary teeth.”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ntal research vol. 7,6 (2021): 978-986. doi:10.1002/cre2.473
Coll, J A, and R Sadrian. “Predicting pulpectomy succ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xfoliation and succedaneous dentition.” Pediatric dentistry vol. 18,1 (1996): 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