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科工作坊
2018 Nov 03 分組,教學
開課初衷
因為只有短短一個月的受訓期,要100%善用這段時間,就要讓pgy到站第一天,就做好準備,直接上戰場。所以,工作坊籌劃期間,就一直在思考,有哪些知識或經驗值,能利用工作坊的形式,傳達給年輕的醫師,讓他們更有自信面對小患者。
兒童牙科三大困難:技術、溝通、知識
技術
剛畢業的牙醫師,技術尚未純熟,執行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在兒童牙科,除了專心作治療,還要分神注意小朋友是否亂動或哭鬧,對醫師而言壓力很大。只要小朋友一不配合,常常讓年輕醫師信心倍受打擊,甚至心灰意冷。
溝通
若沒有在第一線照顧幼兒的經驗,要獲得家長的信任,有相當的難度。我自己也是在當媽媽後,才能體會家長的辛勞,對病人衛教時,更有同理心,家長才願意聽,才有良好的醫病溝通。
知識
兒童的牙科治療,牽涉到換牙和生長發育,需要學習的面向很廣,除了廣泛的閱讀,更需要經驗值的累積。尤其是兒童顱顏面的生長,即時在執業多年後,仍然覺得是門很難的學問。
<案例檢討>
上課內容
主要架構為:治療計畫、行為處理和局部麻醉,這三項是兒童牙科最實用的能力。規劃本次內容時,確實傷透腦筋。詢問多位pgy醫師的意見並和科內醫師討論後,才有本次的課程。要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傳授能立即上手的技能和知識,真的需要謹慎規劃和腦力激盪。
根據之前演講或授課的經驗,課後的回饋,才是講師進步的關鍵。這次的工作坊結束後,也麻煩學員填寫問卷,才能立即修正不足或不適當的內容。
自我檢討
課程設計
好的教學目標:『符合聽眾需求,並且在教學現場能立即加以評估的目標』(引用自王永福老師,教學的技術系列文章。)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良好的課程設計。
課程的第一部份,目的是學習訂治療計畫及治療順序,目標明確,課程設計上也有很鮮明的邏輯性,所以這部份獲得學員一致的高評價。反觀其餘兩個部分,因為學習目標不夠精確,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遊戲化教學
有了教實習醫師的經驗,這次工作坊操作遊戲化教學時,比較駕輕就熟。利用熟悉的白板教學、情境題和排序題等操作,更新增了黑白棋的觀念釐清。
現場的討論氣氛比我預期的還要熱絡,課後的問卷也給予遊戲化教學不錯的評價:『分組競賽的模式很有趣也能夠激勵我們思考、闡述自己的想法。』『搭配影片還有互動式的課程設計及實作,讓聽者除了有收穫外也能有參與感。』
<動手操作>
時間的掌控
與演講不同,工作坊有很多互動操作和討論,很難經由事先的演練明確計算時間。還好,今日演練完,離預定的下課時間還有約15分鐘,沒有超時,多餘的時間可以讓學員自由提問。
另外,三個小時的課,我大概站著一小時就累了😅,難怪有些講師要練三鐵(誤)就是因為上課超耗體力啊。要當個好講師,除了腦力,還要體力。
< 小組討論>
結語
這兩年上過包括演講、簡報、溝通和寫作等各式的課程。待自己要規劃上課時,才知道,一堂好課,背後要付出的心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謝謝願意來捧場的學弟妹,因為你們的參與,讓我知道自己不足之處,才能保有持續進步的動力和熱情。
<與冠軍隊合照>
photo credit:顏丞偉醫師
photo credit:顏丞偉醫師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