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 最新消息
    • 關於寶寶牙醫
    • 護牙文章
      回主選單
      • 預防蛀牙
      • 乳牙牙套
      • 根管治療
      • 換牙長牙
      • 兒童矯正
      • 撞到牙齒
      • 笑氣鎮靜
      • 舒眠麻醉
    • 看牙準備
      回主選單
      • 0-3歲
      • 3-6歲
      • 心理建設
    • 診間趣事
      回主選單
      • 診間故事
      • 生活雜記
    • 門診表&預約
      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 最新消息
    • 關於寶寶牙醫
    • 護牙文章
      預防蛀牙 乳牙牙套 根管治療 換牙長牙 兒童矯正 撞到牙齒 笑氣鎮靜 舒眠麻醉
    • 看牙準備
      0-3歲 3-6歲 心理建設
    • 診間趣事
      診間故事 生活雜記
    • 門診表&預約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預防蛀牙 (21)
      • 看牙準備 (11)
        • 換牙長牙 (7)
          • 乳牙牙套 (3)
            • 根管治療 (2)
              • 兒童矯正 (3)
                • 撞到牙齒 (3)
                  • 笑氣鎮靜 (2)
                    • 舒眠麻醉 (3)
                      • 診間故事 (12)
                        • 生活雜記 (5)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兒童看牙禁忌:為什麼不該隨便跟小孩「說實話」

                          兒童看牙禁忌:為什麼不該隨便跟小孩「說實話」

                          2020 Oct 18 看牙準備

                           

                          作者:沈明萱醫師 ( Ming-Hsuan Sheen, DDS, MS )




                          「我不要我不要~我要回家。」第一次看診,整個過程都很配合的小楷,第二次回診的時候,一進到診療區就大哭,如何安撫都沒有用。

                           

                          我好奇的詢問家長,怎麼有如此大的轉變。小楷的媽媽皺著眉頭想了想,搖搖頭。

                           

                          第二次回診,預計要幫小楷拔掉一顆的發炎的乳牙。小楷已經滿四歲,上次來檢查、拍X光也很合作,還得到一張巧虎的獎勵貼紙,沒想到今天會怕成這樣。

                           

                          「有跟小楷說今天要做什麼嗎?」

                           

                          「我只是跟他解釋,今天醫師會幫他打麻醉針,。像打預防針,會痛一下下,不要亂動。」小楷的媽媽不解的說著。

                           

                          原來如此,又是個好心幫忙,卻幫倒忙的家長。

                           

                          帶兒童看牙醫,尤其是做侵入性的治療時(打針、拔牙等),不要隨便跟小孩「說實話」。多數的兒童牙科醫師會以「牙齒要睡覺」、「幫牙齒搬家」來取代「打針」、「拔牙」這些較尖銳的字眼。

                           

                          太過鉅細靡遺描述細節,兒童反而會起疑心,覺得有「大事」要發生了。就像故事裡的小楷,沒有在牙科打過麻醉針,卻因為家長的「預告」,而心生恐懼、抗拒治療。

                           

                          為什麼兒童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家長該如何「說」才不會幫倒忙?

                           

                           

                          看鬼片,鬼沒出現也驚嚇連連

                           

                          放映一部電影,事先告知觀眾是驚悚鬼片。鬼還沒露臉前,劇情的鋪陳也會讓人坐立不安、心跳加速、冒冷汗。兒童看牙科的狀況也是如此。

                           

                          告知太多細節(例:像打預防針,會痛一下),兒童會誇大想像。尤其是學齡前兒童,會混淆現實與想像,實際治療(例如:打針)還沒開始前,就莫名的害怕不安。

                           

                           

                          隱藏關鍵字

                           

                          不說實話,不等於要說謊。正確的作法是隱藏「關鍵字」。這些關鍵字包括「針」、「痛」。不要刻意跟兒童強調「不會痛」、「沒有要打針」、「眼睛不要看」、「不要亂動」。熱門電影裡常有的一幕,被外星人或恐龍追趕的時候,有人喊到「不要往後看」,然後男女主角都回過頭去。反向句,會帶來反效果。

                           

                           

                          賦予孩子掌控權

                           

                          孩童需要的是安全感。賦予兒童掌控權,才能營造安全感。兒童牙科醫師很常運用的一招是「舉手法」。事先跟兒童約定:「有不舒服可以舉手,醫師會小力一點」「只要你手舉起來,醫師就會暫停」。舉手這個簡單的動作,讓兒童參與治療過程且有掌控權,才能緩解孩子的不安感。

                           

                          「隱藏關鍵字」、「賦予掌控權」,做對這兩件事,才能成為牙醫師的神隊友。快快樂樂出門看牙醫,順順利利完成治療。

                           
                          沈明萱醫師 2017. Copyright ※各人體質不同,無法保證所有患者都能獲致相同效果。本部落格內容,非所有患者皆適用,請諮詢專業醫師為您提供建議。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兒童牙科教學

                            乳牙蛀牙,補牙或換牙就沒事了?關於蛀牙常見的三個迷思

                            蛀牙一補再補?補牙失敗原因探討

                            一分鐘影片介紹兒童蛀牙救星:豪氏牙套

                            打針不哭哭的神奇魔法藥

                            不只是看牙- 早期療育

                            快速連結

                            • 預約看診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babydentist.tw
                            • 聯絡電話: 07-7193018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