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 最新消息
    • 關於寶寶牙醫
    • 護牙文章
      回主選單
      • 預防蛀牙
      • 乳牙牙套
      • 根管治療
      • 換牙長牙
      • 兒童矯正
      • 撞到牙齒
      • 笑氣鎮靜
      • 舒眠麻醉
    • 看牙準備
      回主選單
      • 0-3歲
      • 3-6歲
      • 心理建設
    • 診間趣事
      回主選單
      • 診間故事
      • 生活雜記
    • 門診表&預約
      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 最新消息
    • 關於寶寶牙醫
    • 護牙文章
      預防蛀牙 乳牙牙套 根管治療 換牙長牙 兒童矯正 撞到牙齒 笑氣鎮靜 舒眠麻醉
    • 看牙準備
      0-3歲 3-6歲 心理建設
    • 診間趣事
      診間故事 生活雜記
    • 門診表&預約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預防蛀牙 (21)
      • 看牙準備 (11)
        • 換牙長牙 (7)
          • 乳牙牙套 (3)
            • 根管治療 (2)
              • 兒童矯正 (3)
                • 撞到牙齒 (3)
                  • 笑氣鎮靜 (2)
                    • 舒眠麻醉 (3)
                      • 診間故事 (12)
                        • 生活雜記 (5)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兇小孩、不讓家長陪?最容易被誤會的牙醫行為處理

                          兇小孩、不讓家長陪?最容易被誤會的牙醫行為處理

                          2022 Oct 20 看牙準備

                          作者:沈明萱醫師 ( Ming-Hsuan Sheen, DDS, MS )





                          「你亂動,我要請媽媽先回家了。」

                           

                           

                          牙醫師板起臉來,大聲斥責在診療椅上扭動、剛滿四歲的小男孩。

                          原本坐在一旁的媽媽,也立刻站起往門口走去。

                           

                          「媽媽,你回來陪我啦。」小男孩看到媽媽離開,立刻淚崩。

                           

                          「趕快躺好,再叫媽媽回來陪你。」牙醫師冷冷地對著小男孩說。

                           

                          「不要,我要媽媽。」小男孩邊擦眼淚、邊喊著。

                           

                          牙醫師冷靜地反覆提醒小男孩躺好。

                           

                          過幾分鐘,男孩從大聲哭喊,轉為小聲啜泣,也乖乖躺回治療椅。

                           

                          牙醫師原本嚴肅的語氣,立刻轉為溫柔語調「你現在很棒,有躺好,馬上叫媽媽回來陪你。」

                           

                          躲在門外的媽媽,馬上現身坐回原本的位置。

                           

                          「先約定好,坐好,媽媽陪你。亂動,會叫媽媽先回家。」

                          聽到牙醫師的提醒,小男孩點點頭,馬上躺得直挺挺,嘴巴張得大大的。

                           

                          聽到以上的對話,你會覺得這位牙醫師好凶,還是真有一套?

                           

                          上述的過程,是兒童牙科課本會提到的隔離法,也是兒童看牙行為處理的方法之一。簡單說,是藉由主要照顧者的離開,獲取小朋友的注意力,並「談條件」,讓兒童願意配合治療。

                           

                          執行隔離法,要注意二件事:

                           

                           

                          一、溝通、溝通、溝通

                           

                          主要溝通的對象是家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離開孩子的身邊。在治療前,預先告知家長等一下兒童出現哪些行為,牙醫師會請家長假裝離開,等孩子願意配合,才能回來陪伴。有時候,家長需要進進出出幾次,才能成功。

                           

                           

                          二、兒童的年紀、氣質

                           

                          滿三歲,且理解能力足夠的兒童才適用。某些極度牙科恐懼、有不愉快牙科經驗的兒童,可能不適合,需由醫師親自評估。

                           

                          隔離法不是故意嚇唬孩子,而是訂定規則。「表現好,才有媽媽陪」、「不舒服,舉手讓醫師知道,但是不能亂動」讓兒童了解,治療牙齒期間,不能突然亂動、要媽媽抱或是手任意揮動,這些都會中斷治療、甚至讓孩子受傷。

                           

                          前面提到的小男孩,因為蛀牙引起神經發炎,需要抽神經,但是過去沒有接受過任何牙科治療。第一次來診,連基本的檢查、拍X光都沒辦法配合。躺在治療椅上,會突然坐起,甚至跳下椅子滿場跑。

                           

                          評估男孩的牙齒狀況、理解力和配合程度後,預先告知媽媽,下次抽神經,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小朋友都乖乖躺好才能完成。「媽媽,治療的時候,如果他亂動,會請你假裝離開,跟小朋友談條件,有躺好再請媽媽回來,這樣的方式您同意嗎?」

                           

                          媽媽點點頭,表示同意。第二次來診,我再次和家長確認,是否同意使用隔離法。當次看診,總共請媽媽離開兩次,才順利完成約40分鐘的抽神經療程。治療結束後,媽媽開心地牽著手上捧著兩個小禮物的小男生,對我點頭道謝。

                           

                           

                          總結

                           

                          隔離法容易被誤會是「牙醫師兇小孩」,所以,事先溝通超級重要。除了溝通、評估兒童理解力,還要考量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對隔離法有疑慮的家長,若兒童無法配合,建議考慮舒眠或全身麻醉,還是能完成複雜的治療。

                           

                           

                          延伸閱讀

                           
                          小朋友好好看牙的必要手段:噓,爸爸媽媽不要講話 
                           
                          在兒童牙科不要隨意說出口的一句話:「眼睛閉起來,不要看」
                           
                          兒童看牙禁忌:為什麼不該隨便跟小孩「說實話」 
                           
                           
                          沈明萱醫師 2017. Copyright ※各人體質不同,無法保證所有患者都能獲致相同效果。本部落格內容,非所有患者皆適用,請諮詢專業醫師為您提供建議。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打針不哭哭的神奇魔法藥

                            小朋友好好看牙的必要手段:噓,爸爸媽媽不要講話

                            孩子為什麼害怕看牙醫:談牙科恐懼(dental fear)三大原因

                            豪氏牙套:不打針、不鑽牙,輕鬆完成蛀牙填補

                            預防蛀牙,除了氟,還有CPP-ACP

                            看牙醫要不要給小孩手機?

                            快速連結

                            • 預約看診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babydentist.tw
                            • 聯絡電話: 07-7193018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