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 最新消息
    • 關於寶寶牙醫
    • 護牙文章
      回主選單
      • 預防蛀牙
      • 乳牙牙套
      • 根管治療
      • 換牙長牙
      • 兒童矯正
      • 撞到牙齒
      • 笑氣鎮靜
      • 舒眠麻醉
    • 看牙準備
      回主選單
      • 0-3歲
      • 3-6歲
      • 心理建設
    • 診間趣事
      回主選單
      • 診間故事
      • 生活雜記
    • 門診表&預約
      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 最新消息
    • 關於寶寶牙醫
    • 護牙文章
      預防蛀牙 乳牙牙套 根管治療 換牙長牙 兒童矯正 撞到牙齒 笑氣鎮靜 舒眠麻醉
    • 看牙準備
      0-3歲 3-6歲 心理建設
    • 診間趣事
      診間故事 生活雜記
    • 門診表&預約

    看牙準備

    3-6歲看牙

    初診流程

    第一次看診,寶寶牙醫會花時間了解小朋友的生活作息、飲食及潔牙習慣, 包括喝奶次數、夜奶、吸奶嘴、吃飯快慢、過敏狀況,這些資訊都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如果兒童較怕生、高敏感、之前看診會害怕,務必事先告知。

     

    避開三大地雷

    1.第一次不做複雜治療

    第一次看牙,或是到新的診所,建議只做基本的檢查或塗氟。第一印象很重要,搞砸了,之後就麻煩了。

    較複雜的治療,像是抽神經、拔牙,難免會不舒服,建議當孩童對「看牙齒」有初步認識和熟悉醫師後,再視情況執行。 

     2.不提不愉快的牙科經驗

    家人的不愉快看牙經驗,對小朋友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姊妹等親密的家人曾提到不愉快的牙科經驗(例如:拔智齒好痛、腫很大...),小朋友就會把「看牙醫」和「痛」聯想在一起,自然會在一進到牙科診間,甚至還沒治療前,就大哭大鬧。 

     3.不把牙醫師塑造成壞人

    「不乖就帶你去拔牙」「不乖就叫醫生給你打針」如果平時有使用類似的語句威脅孩子,會無形中將醫師塑造成「壞人」,把「打針」和「拔牙」塑造成「懲罰」。當孩子真的需要拔牙或看牙醫時,就會認為「我要被懲罰了」,當然會哭哭鬧鬧,要治療就困難了。

     
     

    正向鼓勵

    結束看診後,即使孩童沒有100%合作,家長也可以針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具體的鼓勵(例:你今天有自己坐診療椅,很棒!),讚美的事項(自己坐診療椅)越明確,孩童越會重複被稱讚的行為(下次進到診間自動自發上診療椅坐好)。適當且具體的鼓勵,是孩子進步的關鍵。

    預約看診

    快速連結

    • 預約看診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babydentist.tw
    • 聯絡電話: 07-7193018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寶寶的第一個牙醫師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