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診流程
第一次看診,寶寶牙醫會花時間了解小朋友的生活作息、飲食及潔牙習慣, 包括喝奶次數、夜奶、吸奶嘴、吃飯快慢、過敏狀況,這些資訊都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如果兒童較怕生、高敏感、之前看診會害怕,務必事先告知。
避開三大地雷
1.第一次不做複雜治療
第一次看牙,或是到新的診所,建議只做基本的檢查或塗氟。第一印象很重要,搞砸了,之後就麻煩了。
較複雜的治療,像是抽神經、拔牙,難免會不舒服,建議當孩童對「看牙齒」有初步認識和熟悉醫師後,再視情況執行。
2.不提不愉快的牙科經驗
家人的不愉快看牙經驗,對小朋友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姊妹等親密的家人曾提到不愉快的牙科經驗(例如:拔智齒好痛、腫很大...),小朋友就會把「看牙醫」和「痛」聯想在一起,自然會在一進到牙科診間,甚至還沒治療前,就大哭大鬧。
3.不把牙醫師塑造成壞人
「不乖就帶你去拔牙」「不乖就叫醫生給你打針」如果平時有使用類似的語句威脅孩子,會無形中將醫師塑造成「壞人」,把「打針」和「拔牙」塑造成「懲罰」。當孩子真的需要拔牙或看牙醫時,就會認為「我要被懲罰了」,當然會哭哭鬧鬧,要治療就困難了。
正向鼓勵
結束看診後,即使孩童沒有100%合作,家長也可以針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具體的鼓勵(例:你今天有自己坐診療椅,很棒!),讚美的事項(自己坐診療椅)越明確,孩童越會重複被稱讚的行為(下次進到診間自動自發上診療椅坐好)。適當且具體的鼓勵,是孩子進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