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學會初次演講心得
2019 May 14 未分類
作者:沈明萱醫師 ( Ming-Hsuan Sheen, DDS )
掌握生命機會
年輕醫師,沒有頭銜或豐富的資歷,更沒有突破性的研究發表,成為國際學會的講者,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真正的問題是,機會來敲門時,做好準備了嗎?
半年前,因為擔任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國際事務主委,有幸能第一手處理國際學會的邀約。2018年10月,收到一封來自新成立學會(SAAPD,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Dentistry)的演講邀約。感謝理事長、秘書長還有眾多前輩提拔年輕的一代,讓我有這個寶貴的機會增進國際視野。
準備過程
因為講題不限,我就以自己過去的素材來發揮。類似的主題在國內,已經在不同的場子講過幾次,對於觀眾的回饋也有點信心。不過,大會的演講時間包含QA僅30分鐘,且要用英文演講,準備過程確實耗費不少心思。
雖然大會辦在尼泊爾,但是發起國家為印度。事前很擔心Q&A時聽不懂印度腔英文,所以重要的概念都以完整的句子呈現在投影片上,希望能減少被提問的機會。
演講前一天參與了大會的workshop,發現大家討論非常熱烈(大部分為印度籍的醫師),一來一往戰力十足。當下心裡想著,慘了,明天演講時候會不會被台下電爆、我講的內容會不會太簡單,不適合國際學會。
但是前一天也來不及改內容了,只好背好稿子,早早入睡(掙扎也沒用了XD)
演講當天
帶著極度焦慮的心情提早來到會場,看到螢幕時,更焦慮了。螢幕比例怪怪的,每個keynote speakr都很慌張想要測試筆電(但是大會沒有安排測試的時間。)
我想說,事前已經跟學會確認過螢幕比例是16:9,不會出包了吧。
第一組的印度講者,都是對著充滿文字的投影片對稿念,所以我抱持著,「我一定會講得比他們好」的想法,安撫自己的緊張。
輪到我的時候,跟其他講者比起來,我的頭銜、資歷根本是零,所以主席的開場很短,我就上台了。